中国机器人产业去隐忧才能健康发展
发布时间:2018-06-18 阅读次数:1022次
我国机器人市场的自主品牌认可度不高,工业机器人生产企业规模普遍偏小,也导致竞争力不足。我国九成机器人企业规模在一亿元以下,即使龙头企业沈阳新松年销售收入达到了15.2亿元,但与安川、发那科、库卡等销售收入均超过百亿元的国际机器人巨头相比,依旧不是一个级别。
除此之外,工业机器人领域还存在严重的产学研脱离问题。现在高校工业机器人研发成果不少,却缺乏市场化途经,很多几十年的研究成果到最后沉浸在实验室。
有隐忧也有机会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:“我国将成为机器人的最大市场,但我们的技术和制造能力能不能应对这场竞争?我们不仅要把我国机器人水平提高上去,而且要尽可能多地占领市场。”为此,我们必须增强弱项,壮大我们的企业。同时,为了未来的竞争力,必须关注机器人的发展趋势,开展研究,做好技术储备。
应对这些隐忧,可以采取相应对策进行改善:一是在资金、税收、产品销售补贴等方面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,提高国产工业机器人使用率;二是加快技术研发,突破产业技术瓶颈;三是深入开展示范应用;四是集中突破重点产品;五是加快制定行业发展规划,明确发展重点,规划产业布局和发展步骤,指导全国机器人产业健康有序地发展,形成以主机企业、系统集成企业和零部件及产业服务企业协调发展的全产业链体系;最后,加强人才队伍建设,切实推进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,建立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。
目前,国内已经有大约40个地方提出建机器人产业国,相当于平均每个省份有超过一家工业机器人产业园。但这些工业园必须找准定位,坚持技术创新,练出各自的独门绝活,形成差异化优势。有了优势,就有市场,这个市场就能培养出跟国际巨头比肩的大企业,由这样的企业引领,中国机器人走向世界舞台,指日可待。